第665章 赵煦:百姓为什么就不能体谅朝廷?
在汴京这样的商业城市,有赏赐万事好商量!
赵煦赏赐一下,顿时所有工人的积极性都暴涨!
他们当着赵煦的面,演示了一次蜂窝煤或者煤球的制作过程。
筛石炭的筛石炭,和泥的和泥,做煤球的做煤球。
蜂窝煤这种东西,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无非就是筛煤,然后以黄土和泥,再用一个铁制的模子,一个一个脱模出来。
最后将煤球交给天气,自然晾干就算成了。
短短时间,数百工人,便制造了成千上万的煤球。
一个個煤球在汴河堤岸前的空地上,一排排整齐的摆满。
场面颇为壮观,赵煦见着也是满意无比。
在汴京城,斗米百钱的价格,已经维持了十几年(这已经是熙宁变法,涨过一波价了之前更低,嘉佑米价斗米六十文)。
同样,一称石炭六十钱的价格,从熙宁至今也没有变过。
于是,出现了一个奇景——东南的米,在千里迢迢,运到汴京的时候,其售价居然和在苏州、杭州、扬州一般。
有些时候甚至还要便宜一些!
以至于,汴京城明明在北方,但主食却是稻米,而非小麦!
石炭,也是一般。
河北的石炭,一称四五十钱,经过三百里水路运输后,在汴京的售价,才六十钱!
注意,这些都是售价。
也就是说,还有中间商要赚一笔的。
这种补贴力度,连文官士大夫们都看不下去!
以至于前不久,右司谏王觌上书说:官粜甚贱非所以致商贾也……京师之民,旧多食麦,今多食米,以米贱故也……使旁郡之米、麦入京者浸少,岂长久之策哉?
所以他希望,提高开封府的粜米价格。
也就是常平仓的批发价——乞京师常平米,一斗其价,以百钱为定。
赵煦看完,就给王觌点了个赞。
连对王觌的印象都改观了很多——谁说旧党大臣没用的?
你看,这不就是个大忠臣吗?
朕早想涨价了!
可没办法说出口啊!
卿真忠臣也!
朕之嘴替!
然后……然后……
王觌就被整个汴京围攻!
听说连他租的民居的主人,都不肯继续租房给他了,直接将其一家赶了出去!
还是赵煦好心,让章縡在店宅务的闲置宅邸里,安排一个民居给王觌,不然他一家人在汴京连落脚的地方都要没有了!
汴京人,是真的一点也不体谅君父的苦衷!
涨点米价怎么了?
是,王觌提议的米价是涨的有点多(涨价幅度百分四十左右)。
但赵煦认为,汴京人应该尊重市场规律。
你们吃的米,本就不市场也不自由。
完全是吃的补贴,王觌说的对——长期吃补贴米是会严重打击北方诸地粮商贩粮入京的积极性的。
万一将来发生严重干旱,大运河停摆怎么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汴京百姓应该为朝廷,为自己多想想。
奈何,这些话赵煦不能说,也说不得。
顶多私下指示童贯发几篇洗地文章,但没卵用。
那几篇文章一发,胡飞盘这个名字,一度成为了骂人的代名词。
直到,童贯按照赵煦指示,赶紧发文批判王觌,这才没有让汴京新报的公信力烂掉。
既然涨不了价,那就只能想别的办法创收了。
蜂窝煤,就是赵煦创收的利器。
在天马坊观看了蜂窝煤的制作工坊,赵煦又亲自观看了蜂窝煤的燃烧。
看完之后,他非常满意。
便将随行的贾种民,叫到面前,问道:“街道司,如今汴京百姓一户人家,冬日一称石炭可用几日?”
贾种民是专门负责和汴京厢坊里的商户、百姓打交道的,对民生情况,他是了解的,当即恭身道:“奏知陛下,臣问过了街道司的吏员,如今京中平均一称石炭,寻常五口之家大抵能用两到三日。”
一称就是十五斤,也就说汴京百姓五口之家取暖、做饭所需的煤炭消费量,下限在每天五斤,上限则可能达到七斤左右。
赵煦听完点点头,他知道的,这应该就是正常的平民百姓在冬天的取暖、做饭的燃料消费了。
而一称石炭售价是六十钱上下,也就是说每天的取暖、做饭费用在二十钱到三十五钱之间。
考虑到,贾种民接触和询问的,都是吏员,所以,这是汴京的中上阶级家庭的采暖、做饭燃料费用。
广大贫民,尤其是底层百姓,在这方面肯定会非常节省。
一称石炭,用上五天、十天都很正常!
他转头看向沈括,问道:“沈爱卿,一称石炭,可产多少个炭球?”
沈括答道:“奏知陛下,臣奉旨验证炭球之法。”
“今已试得,炭球以七成石炭,三成黄土较为合适,炭球重半斤上下(宋斤,约350克),故此一称炭可得炭球约七十至八十个(需要筛炭)。”
赵煦又问道:“一个炭球能烧多久?”
沈括道:“奏知陛下,这要看所用的灶炉了……”
“若是做饭所用之炭灶,不开火时,一灶用炭球三个,当可保一昼不灭……”
“若开火,则大抵一个炭球,可为一家做饭之用。”
“若是取暖,以暖炉为之,则一家之需,一日三个足矣!!”
赵煦在心里面悄悄的算了一笔帐。
取一称炭,制七十个炭球的下限算。
依沈括所言,一家五口,大概一天六个炭球,就可以满足取暖、做饭之费了(灶台之间的炭球可以转移)。
这样算的话,赵煦心中就已经有底了。
这炭球的出厂价,可以定下来了。
于是,他对贾种民道:“街道司,京中马上就要进入严冬,朕深为百姓寒苦忧心。”
“有意将这炭球,平与京中百姓,以解百姓寒苦!”
“这样,街道司将天马坊有炭球一事,告知京中大小石炭脚贩!”
“炭球以六个一组售卖,每组定价十二文。”
“而彼等京中贩卖,以十五文一组为限。”
“为鼓励石炭脚贩,卿告知诸脚贩,炭球商税皆免!”
此时此刻的赵煦,小脸微红,说的是义正言辞,完全是一副为了百姓着想,为了汴京人民着想的模样。
就和他在现代直播间里,见过的那些主播们一样。
纯粹是为了百(家)姓(人)谋福利!
但实际上,他已大赚特赚。
京中石炭一称售价六十,但石炭脚贩在炭场批发,一直都是五十钱左右一称。
而赵煦如今拿着蜂窝煤,卖给脚贩子,却是六个一组,一组十二文。
一称石炭,经过加工,最少可以得七十个炭球,也就是十二组,价值一百四十四文,较之过去增殖了接近2.9倍。
而天马坊这里的炭球制造工坊,是赵煦指示沈括,学习绫锦院的先进经验建立起来的。
采用计件工资制度!
每做六个炭球,就给一文工钱,平均每个雇工,如今每天大概可以做一千到一千五百个炭球,也就是每天工钱可以到手一百七十文到两百五十文。
属于是汴京劳动力价格的中上水平。
不过,他们得完成从洗煤、筛煤、和泥、制造到晾干,最后入库的全部工作,所以实际上并不能每天都拿到这个数。
他们唯一的福利,就是炭场包两餐,每个月发两斤登州鱼干。
此外还有个隐藏福利——他们算是专一制造军器局的雇工。
四舍五入,属于赵煦这个皇帝的雇工。
一般汴京的地痞流氓是不敢招惹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的。
对赵煦来说这点人工成本微不足道。
唯一的投入,也就是需要给这些工人提供原料和生产资料。
但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他的。
像石炭,就堆在这里。
也就是制造炭球用的铁模现在很贵很贵!
属于标准的高科技产品——每一个都是专一制造军器局内的大匠,精心制造而成。
不要看,这铁模结构简单。
但,想要造出来,可不容易!
光是为了让铁模成型,就需要用到范铸法。然后,由匠人细细打磨内壁,使其内壁光滑。
这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其他组件的制造,也不简单。
所以,每一个铁模的造价都很高!
起码一百七十贯以上!
但也正是因此,这反而可以筑起技术壁垒。
于是,在短期内,赵煦得以手握一个垄断暴利行业!
垄断铁模,也就垄断了炭球。
而炭球的利润,可比食盐还要高!
而这取暖、做饭又和盐一样是必需品!
尤其是冬天,再穷的人,也离不开廉价的石炭!
而赵煦开发的蜂窝煤技术,无论是经济性还是持久性、燃烧效率上,都远超汴京人过去传统的石炭取暖。
不夸张的说,每年靠着官营炭球,赚上数十万贯,轻轻松松。
结束了在天马坊的视察,赵煦在群臣簇拥下,回到开封府,在这里听取了蔡京有关汴京近来的工作汇报,并象征性的决断了几个案件——这些案子,自然都是蔡京等人精心挑选出来的。
都是那种可以充分发挥他这个官家,仁厚、爱民以及关爱百姓的特点的案子。
做完这些事情,赵煦就在燕辰的护卫下,乘上御撵,结束了今天的视察,返回皇城。
(本章完)
(https://www.24kxs.net/book/3378/3378288/1147164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