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朱老二和朱老三等人凑到碑前仔细打量着。
“洪武元年五月,宁阳县大旱,知县杨少峰……幸得当朝太子朱讳标赐下铁锹、锄头并牛马方以得完工,勒石以记,以示不忘陛下洪恩,不忘殿下仁德之意。”
这可把朱老二和朱老三给羡慕坏了。
石碑啊,只要不是人为损坏,这座石碑就会在宁阳县的土地上矗立千年、万年,即便是大明朝亡了,以后每一个来到这座石碑前的百姓也都有可能会听说大明朝洪武皇帝和太子朱标是如何仁爱百姓。
而且还不止是石,宁阳县的县志也会记载石碑上的碑文,每一次修县志,太子渠的事儿就会被人拿出来说一遍,这不就是青名留么?
瞧着朱老二和朱老三满脸艳羡的模样,杨少峰却只是轻轻笑了笑,随后又带着众人往刘庙村而去。
“刘庙村有三十五户百姓,丁口九十,其中五十为青壮。”
在听杨少峰说完刘庙村的丁口数据之后,朱老二忍不住问道:“杨兄,自古来每逢战乱,皆是男丁伤亡更大一些,为何刘庙村反而是青壮的数量更多一些?”
杨少峰笑了笑,只是笑的多少有点儿苦涩:“因为当初把年十六以上、年五十以下者皆算做青壮,只有五十以上者才算是老人。”
这个算法其实是错误的,根据《礼记·礼上第一》的记载,男子三十曰壮,有室,即三十岁被称为壮年,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哪怕是把这个标准放宽,正常在二十岁以下和四十岁以上的男子也是不会被当做青壮统计的。
但是当时的宁阳县是什么情况?
要人没人,要田全是荒地。
无奈之下,杨少峰杨大知县也只能把十六岁以上和五十岁以下的男丁全部算做是青壮,然后给他们分派各种任务。
还是那句话,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牲口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
瞧着刘庙村百姓在地里忙碌的身影,杨少峰忍不住轻叹一声道:“幸好,都挺过来了,春耕挺过来了,干旱挺过来了,蝗灾也挺过来了,以后,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听着杨少峰的感叹,朱老二和朱老三也再一次陷入了沉默当中,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评判杨大知县的所作所为。
说他不顾惜民力?
可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怎么去顾惜民力?
是放任田地继续荒芜,还是放任干旱和蝗灾的生发,坐等朝廷的赈济粮食?
只是一想到干旱和蝗灾,朱老二忽然咬牙切齿的说道:“我倒是想起几个人来,这些狗官从干旱到蝗灾,只是给朝廷上了请拨赈济粮的奏本,放任百姓祭祀蝗神,却没有一个人肯像杨兄这般抗旱、治蝗。”
朱老三也同样咬牙切齿的说道:“都说知县乃是父母官,是亲民官,可是像他们这般的狗官,就该用鞭子活活的抽死他们算球!”
杨大知县微微一怔,不自觉的问道:“谁?”
朱老二朱樉冷笑一声道:“这次遭了旱灾的蝗灾的县,十个知县里有九个都是这样儿。”
老三朱棡跟着说道:“哪怕这些狗官自己组织百姓祭祀蝗神,我也算他们是有治蝗的想法,可是大部分的知县都是放任百姓祭祀蝗神,自己却躲在县衙里享清闲。”
朱棡昂着头,望着杨少峰道:“杨兄你说,似这般的狗官不应该用鞭子抽他们么?”
(https://www.24kxs.net/book/3442/3442827/1906120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