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坎


坎,险也。

夫苟以险为心,则大者不能容,小者不能忠,无适而非寇也。

——苏轼《东坡易传》

杀姜团儿子的,是鲁大。

鲁大也是那通渠差事的八人之一,今年二十九岁,家里只有二十来亩地,上头一个老父亲,下头一个六岁的儿子,一家四口紧巴度日。三间旧茅舍,就在姜团家后边,只隔着条窄路。

那天从大保长莫咸那里回来后,鲁大心里暗暗琢磨,全村人苦求过许多回,王豪父子却始终不让开渠引水。这便是他不讲仁,我何必谈义?大保长说得极在理,杀了王小槐那贼猴儿,引过水来,不但自己家田地得救,全村一百多户的水困都能得解。一条小命,换百十家安宁,老天自然也赞同。

虽说当年得罪了王豪,却也出于无奈,那是天老爷不给活路。那年,连着下了三天大雨,大水漫过王豪家那大水塘,沿着那条水渠往望楼村这边冲过来。鲁大、窦好嘴、姜团他们几家的田在最西头,水冲过来,先淹的便是他们。那天他们几家人冒雨站在那渠口边,眼看着水越来越大,自家田里水已经漫出了田埂,若再不止住,庄稼便全被冲坏。大家正在焦急,窦好嘴高声叫道:“得把这水渠堵死!”众人听了,都没工夫细想,便纷纷执铲抡锸,挖泥填土,又急找来些麻袋、竹筐,装满土石,费尽了气力,才终于将渠口填满,又将边上田埂垫高,水总算被挡住了。

只是,洪水倒灌回去,将王豪家东边那一大片田地全都冲毁。那时,王豪出门行商,几天后才回来。那些田地的佃客全都去哭诉告状,王豪免了那几十家佃客的租子,一怒之下,召集他们一起把那水渠填死了。

从那时起,望楼村便断了水,村里人纷纷抱怨他们这几家堵渠的。鲁大当时恼得放声大骂,村里那些人全都围过来和他对骂。他一张嘴哪里敌得过那几十张嘴,他吼哑了喉咙,声都发不出。那些人却不依不饶,像是错全由他一人做下,全忘了若不是堵住了那渠,大水冲毁鲁大的田后,便是他们跟着遭殃。

鲁大原先就听过善事做不得,直到那回才真算透底领教,自此发狠,再不做任何一件善事。

如今田旱得那样,得火急开渠引水,这一年庄稼才保得住,否则一家老少只有等死。不过,这等杀人的事,鲁大却不敢做,也绝不愿做。虽说大保长许了那些钱财,可人命关天,多少钱财能买来一口活气?我杀人抵命,你们全村人得水享福?天底下没有这等癞道理。这回我也学那起奸顽,等着另七家做成这事,开了渠,好灌田。

因此,他并不着忙,诸人各自散后,他和邻居黄牛儿一起回去,准备牵牛驾车去驮水。那牛还是租大保长家的,一年两斗麦,不能白闲着。他家在姜团家后头,刚拐过窦好嘴家后墙,就见自己父亲站在院子外,在修篱笆墙。鲁大一眼便瞧破,父亲哪里是在修篱笆,不过是抓住根竹棍假意在摇戳,眼睛却不时睃瞅着隔壁的孟大娘。孟大娘正站在自家门前,拎着一件袄子,拿根短棍在打灰。鲁大的父亲鳏了许多年,这般年纪了,却仍贼心不灭,略得些空儿,便去撩骚人家寡妇。惹得满村人都鄙笑他,让鲁大时常羞臊之极。

孟大娘是黄牛儿的娘,年纪与鲁大父亲相当,也是五十出头,寡居多年,家里却有六十来亩地,儿子性子又粗蛮,哪里肯睬鲁大父亲?鲁大父亲却有股百折不回的韧性,多少年了,都巴望着能和孟大娘成好事。

鲁大瞧见父亲又这么露丑,忙大声咳了一声。他父亲听到,忙低下头,将那根竹棍用力杵了杵,随后自言自语:“修牢实了,野狗子再钻不进来了,歇歇——”说着又睃了两眼,见孟大娘始终没扭脸瞧他,便讪讪笑着进屋去了。鲁大忙和黄牛儿道声别,跟着父亲走了进去,低声抱怨了两句。父亲却板起脸说:“忤逆儿,谁家儿子这么说自己的爹?”鲁大怕隔壁听见,不愿多缠,便转身出来去牵牛。牛圈里堆了许多牛粪,他拿过铲子去铲粪,却听见前面窦好嘴的浑家哭嚷起来。他听了不由得笑起来,恐怕是为那杀人开渠的事,窦好嘴的浑家齐氏精得鬼一般,哪里肯让丈夫去做这等冒死蠢事?

把牛粪铲净后,他才牵出牛,架好车,正要拉出门,浑家刘氏从旁边那半间矮厨房里走了出来,端着盆才蒸好的热豆子出来晒,六岁的儿子跟在后头,手里抓着热豆子在嚼吃。浑家凑过来问:“大保长唤你去,说了些啥?”他这浑家心极小,豆子大的事都能硌得她几夜睡不好,鲁大随口应了句:“没啥,不过是问那水渠的事。”

“他为何要单单问你们几个?”

“还不是当年那起烂事?”

“他还记着?”

“你都记着,他能忘了?”

“前头齐嫂在哭啥?”

“我又不是她枕头边的虱子,我哪里知道?”

鲁大不愿多说,吆喝一声便要走,刚出门,却一眼瞧见姜团家后院鸡圈里一只母鸡屁股下头滚出一只鸡卵,那母鸡随即起身,高声叫起来。他不由得停住脚,瞧了半晌,都不见姜团家有人出来捡那鸡卵。那后院篱笆门又虚掩着,他左右瞅瞅,见孟大娘母子都关门进去了,窄巷子里没一个人影。他忙放下牛绳,悄悄打开那篱笆门,蹑脚走了进去,扒着鸡圈木桩,探手进去,抓过那只鸡卵。才要直起身,却听见屋子里传来关门声,随即是压低的说话声。那屋子是姜团夫妻的卧房,后窗正对着鸡圈。

鲁大听着那声气有些诡诡秘秘,见左右仍没有人,便悄悄跨过鸡圈矮篱,蹲到那窗根去听。里头声音虽压得低,却仍大致听得见。姜团夫妻在说王小槐那木匙的事。鲁大听了,心顿时怦跳起来,他忙轻步离开那里,挽着牛车,出了巷子,沿着小土路,往睢水行去。

他边走边赞叹,窦好嘴夫妻两个果然心思最活,竟想到这主意。王小槐那木匙他也听说过,若得了这木匙,自然能迫那只小猴子听话,不但能通引渠水,还能轻巧得那一百八十贯钱,每年还能免去田税。只是不知窦好嘴夫妻如何能得着那木匙。

鲁大原本全没想过那些赏钱,这时不由得馋起来。馋得口都有些渴了,他手里一直捏着那只鸡卵,便在车辕上磕破,仰头饱饱吸了一嘴,虽略有些腥气,却极爽畅。他家里那几只鸡产的卵,全都攒在一处,拿去草市卖钱换盐醋。除非不当心磕破了,才蒸一碗,一家人分吃一回。浑家嫁过来后,鸡卵全都由她照管,她极小心,从没破过一个,因而鲁大已经六年多没吃过鸡卵,几乎已忘了这滋味。

他含着那卵汁,舍不得一口吞尽,慢慢品咂着,心里算起账来:一文钱一颗鸡卵,一百八十贯钱,能买十八万颗鸡卵,一天吃十颗,一年三千六百,十年才三万六千,十八万颗能吃……他再算不过来,但知道恐怕半辈子也吃不完。人若一天能吃十颗鸡卵,哪里还需粮食?能如此过半辈子,也抵得过那些豪富了。

他越想越馋,再走不动。若有了那一百八十贯钱,还运哪般水、灌哪般田?买二十多亩上田,加上家中那二十多亩,一起佃出去,便可坐着收租,天天吃鸡卵——他牵转牛车,急赶了回去。其他活计全都丢下,天天绕着窦好嘴家房子转,时时盯着窦好嘴一家人动静。

他浑家心细,迅即发觉他有些不对。夫威他还是有一些,尤其这等大事,他忙瞪起眼喝骂了两句。浑家不敢再多问,只好碎碎叨叨低声抱怨。他父亲也有些察觉。不过这些年体力渐衰,越来越怕他,一声不敢多问。鲁大再无其他搅扰,只一心盯看着。

窦好嘴天天照旧运水溉田,去几里外照料另一片庄稼,丝毫不见异状。齐氏却第二天一早便匆匆赶往皇阁村,那沿路都是田地,没有多少遮挡,鲁大没敢跟去,心想:她远房表妹虽说是王小槐的厨妇,有法子弄到那把木匙,却也不会这么快当,至少也得跑两趟。于是,他便到村西头自家田里,装作锄草理秽,一直远远瞅着。田里那些麦苗两天没饮水,越发悴萎,手拂过去,都发出了枯叶响声。他心里越发焦痛,不住伸着脖颈朝王小槐家张望。这里虽能一眼望见那长长院墙,却瞧不清楚人影,不知齐氏去了哪里。

快到中午时,齐氏才回来。鲁大偷眼瞧那神色,微垂着眼,一瞧便在想心事,脚步却不重,反倒有些轻快,那木匙的事恐怕是说成了。

果然,又隔了两天,齐氏又匆匆赶往皇阁村。鲁大忙又扛了锄头,假意出田,在自家地里候望。这回齐氏回来得很快,脚步更是轻急,远远就能瞧出一身的喜气。她边走边从怀里取出个物事,低头瞧瞧,而后紧紧攥在手里,贴在肚腹前,似乎生怕被抢了,走一会儿,又将那物事揣了回去,如此反复了三道。鲁大瞧见,心咚咚跳起来,忙弯下腰,装作拔草,眼睛却时时偷瞅着。齐氏快走近他这里时,一眼望见了他,微颤了一下,手臂倏地一掣,将手里那物事藏到了身那侧。虽只眼角一扫,鲁大却已瞧见,那是个旧布裹的细卷儿,定是那把木匙。

他等齐氏快走进村时,才忙忙扛着锄头赶了回去。白天又不好随意窥探,只能一会儿装作撵鸡,一会儿假意拔草,围着窦好嘴家来来回回瞅探。齐氏回到家后,却立即开始煮油绢、纺丝线,忙各般活计,与常日并无二般。鲁大却生怕看漏了一眼,一整天瞪眼竖耳,饭都顾不得吃。浑家不知底里,催唤了数道,催得他恼躁不堪,几乎抓起木凳朝她摔过去。

可直到天黑,齐氏连院门都没出。鲁大等各家都要歇息时,忙偷偷溜到窦好嘴卧房的后墙暗影里,将耳朵贴在后窗边,一直听着。老天慈悲,终于让他听见齐氏把木匙交给丈夫,让他今早办成这事。虽只短短一句,鲁大听后,心里要开出朵大金花来。里头两口儿先后上了床,他贴着墙,一直不敢动。里头床架不时咯吱作响,他先以为两口儿得了木匙,心里畅快,在行那好事。可听了一阵,不似以往在这窗边偷听过的那等声响,只是窦好嘴一人在翻覆叹气。直到过了半夜,窦好嘴才安静下来。鲁大早已站得全身酸麻,这才略活活腿脚,过了麻劲儿,才悄悄离开,小心回到自己家里。

那一晚,他通夜没睡着。清早,昏困中听到前头窦好嘴家院门的开门声,他顿时腾地坐起来,紧忙抓过旧麻衫,两脚蹬上鞋,几步过去,正要打开房门,却听见“吱呀”一声,是姜团家后边的小门。他脊背一寒,忙从门缝里往外瞅,只见姜团的娘子从后门里走了出来,身形紧怯,神色鬼祟,朝左右张望了几回,才出了后边篱门,往西巷口匆匆走去——她也在打同个主意?

鲁大心里一阵慌乱,抓着门闩,听了半晌,外面再无动静。他小心开了门,先探头望望,而后才悄悄出去,贴着自家院墙,溜到篱笆角上。往外窥去,一眼瞧见姜团的娘子躲在村头那棵大柳树后头,朝西头张望。再一瞧,田地里远远有个身影,是窦好嘴,不过旋即被庄稼遮住,再瞧不见。

鲁大望了许久,终于见姜团娘子离开大柳树,朝田里走去。他忙推开篱门,快步赶到那棵大柳树下,躲在那里继续偷望。姜团娘子也沿着田埂,望窦好嘴消失的那方向快步走去,不久,身影也被庄稼掩住。

鲁大急急思忖,恐怕是窦好嘴将木匙藏埋到田里,姜团娘子悄悄去偷。他本想跟过去,可姜团娘子常日极傲冷,大半村人都难入她的眼,嘴又极锋利。鲁大素来有些怕她,犹豫半晌,终还是没敢动,便继续躲在树后窥望。过了许久,村里人渐渐都出门上田了。他不好再躲,赶忙回去叫醒了六岁的儿子,将牛牵出来,装作放牛吃草。走到田头,鲁大低声吩咐儿子,让他悄悄绕过去瞧一瞧。儿子像他,颇有些灵机,立即会意,点点头就跑了。他则继续牵着牛,不住瞅望。

半晌,姜团娘子从那庄稼后头现出身,微低着头,走出田地。两人对过时,姜团娘子别过眼,不睬鲁大,鲁大却一眼瞅见她腰侧衫子微凸起一条,里头定是藏着那把木匙。姜团娘子走了半截,又穿进一条田埂,朝她家的田走去。鲁大见儿子从庄稼丛中露出头,要朝他跑过来,他忙用手指了指。儿子会意,又绕着跑向姜团家的田。鲁大便牵着牛,回到村口去等。

等了半晌,儿子飞快跑过来说:“姜婶把个布卷儿给了姜叔,说了一阵话,我隔得远,没听见,说完他们就回来了——”鲁大抬头一瞧,那两口儿果然挽着牛车过来了。他忙将牛交给儿子,自己快步回到家。他本要贴着姜团家后门去偷听,却一眼瞧见隔壁黄牛儿家院门开着,急切间,忙去院角抱了捆干树枝出来,丢到自家门前,抓了一根枝子,装作修补篱笆,蹲下来插弄,耳朵却一直侧着,听前头姜团家院里的动静。

姜团两口儿将牛车赶进院里,关上了院门,唤过儿子,说了一阵话,听不清。那儿子忽然高声问:“我才从外祖家回来,又去做什么?”那两口儿又似乎低语了一阵。随后,院门开了一阵,又关上了。鲁大忙丢下树枝,快步穿过窄巷,拐到村子中央那条土路上,一眼瞅见姜团的儿子走在前头。他放慢脚步,跟在后头,出了村子。心里急急盘算,那木匙恐怕是在那孩儿身上,姜团怕被人搜出来,才想到送去岳丈家。只是如何才能从那孩儿手中弄过来?硬抢恐怕不成,骗也难骗,即便骗到手,被那孩儿说出去,也难消停……

他一路跟,一路想,始终想不出个好主意。前头姜团儿子听到脚步声,回头瞅了一眼,似乎有些觉察,顿时加快了脚步。他知道那孩子跑得快,万一被他跑脱便不好了,忙开口唤道:“正儿!”随即快步赶了上去,“你又贪耍?这是去哪里?”“去我外祖家。”鲁大一眼瞅见孩子衣带边衫子斜鼓起一个横条,便笑着问:“你怀里揣的啥?”“嗯……娘给外祖拿的一把香。”“这么远,单送一把香?我瞅瞅,是啥香?”孩子用手护住那里:“不过是家里烧的香。”“给我瞧瞧——”

鲁大伸手去扯他衣襟,那孩子忙躲闪,拔腿就要跑。鲁大伸手去扯他衣领,没扯住,那孩子却脚下一磕,跌了一跤,顿时嚷起来:“鲁叔,你做什么?”爬起来就要跑。鲁大见左边田里无人,右边一片桑林遮着,便一把抓住那孩子脖领,伸手强去他怀里抢。那孩子拼力挣着,手一挥,正打中鲁大眼珠,一阵酸痛,泪水顿时涌出来。鲁大被激恼,一把将孩子推倒在地,闭着那只眼,忍痛俯身过去扯孩子衣襟,那孩子抓起一块石头,又砸中鲁大左耳,这一回更加痛得扯心。鲁大急痛之下,一把夺过那石头,朝孩子重重砸去,砰地正砸中脑顶。孩子翻了翻眼,晃了两晃,随即仰倒在地。

这时,鲁大才回转神,见那孩子脑顶不住往外冒血,顿时慌了,一把丢掉那块石头,空张着双手,不知该去救,还是该逃。正在惊怔,四野寂静中,忽响起一声牛叫,随即有车轮声远远传来。鲁大愈发慌怕,一眼瞅见不远处有个草洼,草虽已半枯,却能藏物。他忙攥住孩子衣襟、裤脚,将孩子搬过去,放到草洼深处,伸手从孩子怀里掏出那个布卷儿,急忙揣起来,慌慌扯了些草盖住孩子身体,随即就要逃开。转身之际,那孩子动弹了一下,发出一声呻吟。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抬腿快步离开那里。回到大路上时,果然见一个人赶了一辆牛车慢慢行来,幸而隔得远,看不清面容。他忙转身钻进桑林,沿着田埂,绕了一大圈,才回到村里。

进了村子,不时遇到人,他尽力压住慌怕,勉强打着招呼,匆忙回到家里。浑家迎面出来,一见他神色,忙要问,他却径直奔到卧房,将房门关起来,全身一软,坐倒在门边,身子抖个不住,像是着了伤寒一般。虽是暑天,却冷得牙齿咯咯打战。

直到傍晚,他才回缓过来,全身却虚乏之极。半晌,才强挣到床边,躺了下来。浑家进来唤他吃饭,他却连应一声的气力都没有。浑家以为他着了病,忙去给他熬了碗姜水,扶着他的头给他灌下去。喝下去后,肚里一阵暖,头开始发昏,他便沉沉睡去。

直到第二天上午,被前头窦家的哭声惊动,他才醒来,浑身是汗,身子无比虚乏,像是从一场凶梦里爬出来一般。他吃力坐起身子,怀里有些硌,伸手一摸,是那个布卷儿。他慢慢打开布卷,里头是一把乌油油的木匙。盯着那木匙,他心里一抽痛,忍不住哭了起来。又怕被人听见,忙一把抓过旧床帐,把脸蒙起来,抽抽噎噎又哭了起来。正哭着,浑家忽然推门进来,一眼看到,惊在那里。他忙用那床帐擦了一把,抬眼一瞧,儿子也跟了进来,父亲则站在门外,一起惊望着他。他慌忙用那块旧布卷住木匙,塞进怀里,随即背过身,装作整理衫子。浑家问道:“你这究竟是着了啥病?”他应了句:“出去!莫管我!”浑家略顿了顿,牵着儿子出去,小心把门带上了。

他心里随之生出一股恼意,事情既然做到这地步,再退不回去了,那便好生往下走。他又从怀里掏出那个布卷儿,左右望望,不知该藏到哪里。想了半晌,走到床头边,趴到地上,将床底下一只木箱拖出来。那木箱底下垫了几块砖,他又将砖块取开,那里埋了个坛子,里头藏了钱。每攒够一贯钱,他便藏进这坛子里,用来买田。五年已经攒了六贯钱。他伸手揭开坛子木盖,将布卷儿塞了进去,而后一一搬盖回原样,这才站起身,觉着肚子有些饿了,便开门走了出去。

前头窦家仍在哭嚷,他父亲和儿子正坐在院里小桌边喝粥吃饼,他也走过去坐下来。爷孙两个见了他,一起望了一眼,随即又都埋下头不敢看他。浑家在厨房里,忙给他舀了一碗粥,拿了两张饼,端了过来。他埋起头便吃,顷刻间便吃尽了。浑家见了,忙又给他添,他一连喝了三碗粥,吃了五张饼,才饱了。

他不愿见任何人,便放下碗,起身过去牵了牛,架好车,出门去运水。忙到天快黑,他才回家。妻子夜里偷偷说,窦家的齐氏上吊,姜家的儿子又被人砸死。他听了心里一痛,没有应声。一连几天,他都默默做活儿,一个字都不愿讲。

有天傍晚,他灌完田,挽着牛车回到村里,见村头围了许多孩童,闹闹嚷嚷。走近一看,是个货郎,推了辆独轮车,停在大柳树下,车上堆挂了许多玩物吃食。鲁大望了望,里头并不见自家儿子。浑家极吝惜钱,全都锁在箱子里头,从来不肯拿一文钱给儿子。儿子来了这里,也只有干眼馋。

想到这个,他心里顿时有些悲恼,做了一场父亲,从来没好好生生给儿子买过几样吃食玩物。这几天,他一直不敢想那把木匙,这时却忽而觉着,怕什么?便是为了儿子,也该拼了力去赚些银钱。可正想着,一扭头,却见儿子躲在那大柳树后,正在往嘴里塞什么。儿子也一眼瞧见了他,慌得一颤,忙闭紧了嘴。他顿时觉着有些不对,忙丢下牛绳走过去,儿子嘴虽紧闭,嘴边却沾了些红汁,是蜜煎果的汁。他见儿子满眼惶恐,忙问:“你娘给的钱?”儿子惊望着他,并不作答。“走!回家去!”他揪住儿子衣领,过去牵了牛,一路将儿子拽回了家。他父亲正在院里,见了忙问:“这是怎的了?”鲁大扭头见浑家出来,大声问:“你给他钱了?”“钱?没有。”他扭头喝问儿子:“说!你买果子的钱哪里来的?”儿子半晌才低声说:“床底下坛子里。”

浑家听了,顿时惊唤一声,忙回身跑进卧房。他揪着儿子也跟了进去。浑家已趴在床头下,拖出木箱,搬开砖,伸手探进去,随即嚷起来:“钱绳被解开了!”他猛然想起那木匙,忙过去半跪下,一把推开妻子,伸手进去摸,里面只有钱串和散开的钱,摸到底,都没摸着那个布卷儿。

他爬起身,喝问儿子:“里头那个布卷儿呢?”儿子吓得睁大了眼:“我不知道……”他越发恼怒,一把揪过儿子:“那个布卷儿去哪里了?”儿子哭起来:“爹!我真的没拿!”他哪里肯信,抓住儿子肩膀,用力摇撼:“说!你拿到哪里去了?”儿子却只顾哭,他一阵气恼,一把将儿子推开。儿子顿时倒着栽倒,他却顾不得这些,又趴到地上,伸手到坛子里去摸。正在急急摸寻,浑家却哭嚷起来:“油儿!油儿!”他听着不对,忙回头去瞧,却见浑家跪在地上,怀里抱着儿子不住哭摇,儿子却双手摊开,一动不动。

这时屋里已经昏黑,瞧不清楚,他忙挪着膝盖半爬过去,凑近一瞧,儿子双眼紧闭,他忙伸手去摸儿子的头,手指却有些湿,是血?!他扭头一瞧,儿子的头顶正对着那木箱的角,那尖角上镶着铜皮。他浑身一阵寒栗,慌到极点,忙一把脱下衫子,包住儿子的头,连声唤着“油儿”,颤着手抱过儿子,急忙往外间跑。这村里并没有郎中,只有皇阁村那个王佛手略通些医药,他抱着儿子,疯了一般便往皇阁村奔去,浑家跟在身后,不住地哭喊。

活了二十九年,他从没奔得这么快过。天色已暗,瞧不清路,途中被土块一绊,跌倒在地,儿子也被抛到地上,他全不知痛,慌忙爬起来又抱起儿子,继续疾奔。然而,等他终于奔到王佛手家时,儿子已经断了气……

他痴怔了半年多,直到沈核桃来劝他说:“若不是那个王小槐,哪里有这些灾祸?”他像是在混茫茫海上捉住了一根木头一般,顿时醒了一些,便跟着沈核桃一起去杀了王小槐。

然而王小槐死后,他心里的痛丝毫没有消减,反倒越加惶怕,几乎夜夜都有噩梦。相绝陆青来皇阁村驱邪,浑家哭着求他也去求告,他便去了。陆青见了他,说了一堆奥古的话:“坎卦之险,险在人心。中心无愧,虽险何畏?中心若亏,虽克亦陷……”这些他都听不太明白,但陆青教他去对那轿子说的那句话,他听了,却顿时哭起来:

“伤人实伤己,他悲即我悲。”


  (https://www.24kxs.net/book/3634/3634617/1437641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