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皖中抗日根据地的风风雨雨
1930年6月,组织了庐**家嘴武装暴动,同年12月又组织无为六洲武装暴动,尽管这些暴动没有获得成功,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却起到了唤起民众,扩大党的影响的积极作用。
1931年程明远任中共合肥县职工委组织部长,随后任二区区委书记,合肥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皖西北中心县委书记兼中央到鄂豫皖交通站长。
1932年4月,程明远在任合肥中心县委书记时,根据中央指示,发动农民暴动,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和周绍章、张志一等中心县委主要领导人讨论决定,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组织农民抗捐抗税和扒粮斗争。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先后组织西乡、南乡、北乡等地数千名群众开展扒粮斗争,给地主阶级反动势力沉重打击。同年9月,合肥中心县委遭破坏,程明远和组织部长周绍章等23人被捕,解到安徽省政府所在地安庆关押,后被判刑5年。程明远在狱中,和周绍章、张志一等,先后于1932年冬和1934年冬,组织两次绝食斗争,提出不许打骂犯人,派医生给病人治病、改善监狱伙食,每天放风30分钟等条件,迫使狱方一一答应,取得斗争的胜利。
程明远坐牢3年,与党中断关系。后又在国民党安徽省“反省院”坐牢一年,于1936年2月28日被释放。
1937年1月,到延安抗大14队学习,重新加入共产党。在中央党校13班任队长。“七七”事变后,程明远奉党指示,返回合肥西乡开展抗日活动,和桂俊亭一起,在肥西烧脉岗组建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直属大队,有队员近百人,在肥西严店附近与地主武装王庚年部激战后撤离肥西。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了党中央,党中央和团中央许多干部被撤职或外调基层工作,李子芬也遭排挤。1932年春,他奉调安徽,任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宣传部长,他到任后,即参与研究制定《春荒斗争计划》,发动合肥四乡农民开展打击土豪劣绅的斗争,解决了春荒中群众的生活问题。为粉碎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军事“围剿” ,保卫了农村革命根据地。4月底,李子芬参与起草了《五一劳动节纪念会宣言》和《为反对国民党进攻鄂豫皖苏区告民众书》,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反人民的罪行,号召广大群众团结起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夺取反“围剿”斗争胜利。
1932年8月,共青团合肥县委宣传部长张绪东叛变,李子芬和中共合肥中心县委的几个重要的成员程明远、张志一等一齐被捕,关押在安徽省第一监狱,李子芬两次入狱,都表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反动党局对他施以铜板烧红烙背的酷刑,皮肉烧焦了,衣服和着血粘在烧焦的皮肉上脱不下来,他仍然咬紧牙关,坚不吐实,敌人又用铁丝扎他的手指。尽管十指连心,疼痛难忍,李子芬依然咬紧牙关,没有暴露任何党的秘密,敌人无计可施,于1933年1月判处李子芬无期徒刑。
1932年7月,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恢复,中央巡视员陈文在合肥召开党的负责人会议,宣布成立中共合肥中心县委,秦全(程明远)任书记,中心县委直属中共中央,负责指导合肥、舒城、庐江等县党的工作。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党委和根据地工作的指导。1931年1月,中央决定撤销管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江南省委,改为江苏省委,另行成立安徽省委。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正式成立后,对各地党组织管辖区域进行了调整,将全省划分为4个中心区域,红色区域以六安、霍山为中心(后划归鄂豫皖边区),白区以合肥、安庆、屯溪为中心。
同年3月23日,为统筹鄂豫皖苏区外围游击区域党的工作,中共中央委托途径合肥去鄂豫皖苏区的沈泽民和皖西临时分特委委员舒传贤,在合肥西乡主持召开合肥县委、区委联席会议,传达中央将合肥县委扩建为合肥中心县委的决定。中央指示由沈泽民、舒传贤全权负责合肥中心县委组建事宜。沈泽民传达了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合肥中心县委的政治任务。合肥县委书记薛成作了合肥经济、政治和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检查过去工作中的错误;青年团合肥县委书记王平报告了近一年来团的工作情况。
会议经过认真讨论,通过了《成立合肥中心县委及接受四中全会决议案》等文件。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以合肥为中心,成立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又称“皖西中心县委”),除中央指定的吴伯孚、吴岱新(负责宣传)、薛成(负责组织)、余光4名委员外,增选李德斋为委员,书记吴伯孚。另任命李星三(张志一)为县委军委书记,史浪云为县委秘书,王平为团中心县委书记,杜静明为合肥西乡赤卫队大队长。合肥中心县委在苏区中央分局和皖西临时分特委的领导下,负责指导合肥、舒城(非苏区)、旧桐、太湖、定远、庐江、巢县、潜山(非苏区)等县工作,共有党员840多名,县委机关设在合肥。中心任务是指导所属各县的群众革命斗争,组织农民武装暴动,发动游击战争,帮助扩大鄂豫皖苏维埃苏区及外围游击区域。
为了实现这一中心任务,联席会议要求中心县委必须立即执行以下各项工作:制定近期工作计划,提出开展群众斗争的中心口号;出版《合肥红旗》,作为公开领导群众斗争的政治刊物;对合肥四乡农民协会加以整领,以此为基础组织雇农工会、贫农团、农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开展抗租、抗税、抗债斗争;立即在政治上组织上准备动员革命群众、农民和党团员打入国民党的军队、地主团丁中,秘密发展革命士兵;立即发动反对国民党就地筹饷、反对高利贷、反对地主富农的经济政治斗争;组织工会、贫民协会和革命学生会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人的经济斗争和反对党化教育等斗争;扩大拥护红军和苏区的宣传工作;立即发动反对国民会议的斗争;立即筹备五一纪念节的工作;立即发动春荒斗争等。
会后,中心县委立即派负责同志到合肥县各区巡视工作,传达会议精神,并发动群众,进行持续的艰苦的经济、政治和武装斗争,在险恶的环境中开展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党的战斗力在大革命失败后得到逐渐加强,基层党组织得以扩大和巩固。到这年8月,合肥县的党员发展到205名,建立4个区委、5个特支和23个支部;农协会员增加到5500多人,赤卫队扩大到1000多人、六七百支枪。
为了配合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合肥地区各级党组织在敌后发动群众,开展各种活动。一是从实际出发,把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结合起来,扩大工农群众组织。建立了青年团合肥中心县委、少年先锋队、童子团以及团的基层组织,组建了合肥农民协会、互济工作委员会等。二是进行政治宣传。在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中发展“读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进步报刊,宣传革命、启迪群众,抨击黑暗,揭露敌人。利用重大纪念日和重大事件的发生,发表宣言和告民众书,把党的主张和斗争纲领融入其中。1931年四五月间,中心县委领导指示合肥一区委(城区),组织大书院、正谊中学的学生,为反对国民党“围剿”苏区举行罢课斗争,张贴、散发宣传品达一百多挑。三是开展兵运工作,分化瓦解敌军。合肥中心县委遵照中央指示,始终把做国民党军的士兵工作作为“工农群众工作的一部分”,“使武装的士兵投身到工农群众”,“将发动兵变与领导农民游击战争结合起来”,中心县委先后派出20多名党员到国民党军队内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1931年4月,国民党陈调元部驻合肥与六安交界金桥镇的部队,经共产党员、游击队小队长杨继明做工作,三营三连一排排长率领7名士兵带枪起义,到大潜山参加红军游击队。其他敌军在被调往大别山“围剿”红军时,不少官兵表现消极,临阵哗变,时有发生。
1931年5月9日,在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皖西北苏维埃政府成立之际,合肥中心县委一方面发表宣言,广为散发,一方面通知所辖各县派代表赴金家寨参加皖西北工农兵代表大会,并在合肥西乡的第二、第三区分别召开千人大会,热烈庆贺。会上,许多青年纷纷要求参加红军,中心县委遂扩大游击队,抽调500余名游击队员,携带300多支枪,前往大大别山根据地编入主力红军。
组建皖西北中心县委
1931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成立后,为了加强皖西北游击区的领导,于3月下旬成立了合肥(皖西)、寿县(皖北)两个中心县委,分别指导周围几个县的工作。鄂豫皖苏区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后,军民士气高涨,苏区力量进一步壮大。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为了统一白区党的领导,配合苏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新进攻,1931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合肥、寿县两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书记吴伯孚,组织部长李德广,宣传部长吴岱新,职工部长秦全(程明远),军委书记李星三,县委秘书史浪云,委员王平、余光、曹广化;县委机关设在合肥。此前,由于安徽省委已于4月遭到破坏停止活动,全省工作失去领导中心,新成立的皖西北中心县委直属中共中央领导,负责指导合肥、寿县、凤台、颍上、舒城、阜阳、庐江七个县党的工作,并配合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
同年秋,吴伯孚因受苏区肃反牵连,骗取经费后潜逃,后叛变投敌。为了统一所辖各县党组织的工作步调,中心县委在中央巡视员陈文的指导下,于11月上旬召开了扩大会议,回顾了过去的工作,确定了今后的工作方针、任务。会议将中心县委改组为皖西北临时中心县委,撤销吴伯孚书记职务,选举秦全为临时中心县委书记。同年12月,中央决定恢复皖西北中心县委名称。
到1932年春,皖西北中心县委下辖颍上、凤台、寿县、阜阳、太和、桐城6个县委,舒城、庐江特支,以及合肥地区(不含巢县、庐江)4个区委、4个特支、1个直属支部,共有党员1400多人,其中合肥地区共有党员200余人。合肥一区区委和直属支部主要在城区活动,二区、四区区委负责合肥西南乡,主要在以雷麻店、众兴集为中心的官亭镇、烧脉岗、农兴集、山南、聚星、小庙、焦婆等一带活动,三区区委负责合肥西北乡,主要活动在高刘集为中心的将军岭、长岗店、王拐岗等地区,中派特支、东乡特支、北乡特支、吴山庙特支主要在合肥南乡、东北乡地区一带活动。
皖西北中心县委恢复后,以隐蔽的方式活动于所辖合肥、寿县、颖上、凤台、阜阳、太和、桐城、舒城和庐江等地。在农村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参加赤卫队,开展游击战争;在城市发动工人群众开展反帝斗争;加强对兵运工作的领导,反对国民党进攻苏区,领导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进行一系列英勇顽强的斗争,作出了很大牺牲,有效牵制和削弱了敌人进攻革命根据地的兵力,为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节选自: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第一卷(1926-1949)
1930年1月,中共无为县委在无(为)城西郊召开扩大会议,根据党的六大规定的领导机关工人化的组织指导方针,改组了县委领导机构,首次设立了县委执行委员会,确定了执委、候补执委和常委人选。改组后县委领导成员的成分构成为:工人3人,雇农1人,知识分子3人。会议还讨论决定了常委会的下设工作机构,以及筹办《新闻周报》、《红旗报》等事项,会后,县委机关迁至无(为)东三汊河小学,县委下辖1个区委(含4个支部)、4个支部和4个通讯处,共有党员76人。
1930年5月下旬,在中央巡视员王步文来无为检查工作期间,中共无为县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全面总结了各个方面的工作,详细制定了组织建设,宣传教育和开展工人、农民、妇女、士兵运动,准备走向武装暴动等方面的工作计划。
六洲暴动失败后,无为县党的领导成员召开会议,按照上级决定,撤销中共无为特行委等组织,党团分开,恢复中共无为县委会,并组成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县军政工作。会议还分析了形势,为应付国民党当局的“清剿”与镇压,对大部分已经暴露身份的党员、干部,分别作出调往外地工作和暂时分散隐蔽,待机行动的安排。
1931年初,部分党员陆续取出暴动后收藏的枪支,组成武装宣传队,在东乡打土豪、惩恶霸,宣传土地革命。重建的共青团组织,则在城区开展秘密宣传。一度停刊的县委《红旗报》由张凯帆主持开始编印发行,党的工作逐渐恢复。
1931年夏天,由于江堤溃破,洪水泛滥和白色恐惧加剧,以及中共安徽省委自当年春被破坏后,县委一直与上级失去联系,使党的工作陷入困境。7月,县委书记夏子旭等人外出寻找上级党组织,返回无为时,在东乡军桥被国民党军警逮捕杀害。县委重新改组,由邓逸渔代理书记,与上级的联系仍未恢复。
8月下旬,混入重新组建的皖南第三游击纵队担任要职的叛徒李茂林、刘大同、田吾凤等人, 裹挟队伍哗变,于无(为)东真武殿杀害了县委代理书记邓逸渔、委员张昌忠以及来无为联系工作的巢县县委书记倪合台等3人。
事件发生后,县委机关转移到无(为)西下关。不久,县委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遂召开全县党的骨干分子紧急会议,确定了县委负责人和今后工作方针,此时县委隶属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共芜湖中心县委领导。
1931年冬天,由于水灾影响和国民党当局的疯狂“清剿”,加之芜湖中心县委又遭破坏,无为县委再次与上级失去联系。县委领导成员被迫转往外地,全县大多数党员亦被迫先后外出隐蔽、谋生。自此,无为党组织活动中止。
(未完待续)
(https://www.24kxs.net/book/3644/3644259/5355125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