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府试放榜
回到家里,已是傍晚,柳秀才婆婆嘴里嘀咕着柱子赶车慢,耽误她回家给她儿子做晚饭。
赶车慢,还不是为了彼此的安全。
好在这马车是免费坐,这要是需要钱,柳秀才婆婆估计都不会给钱。
赵巧月听着不怎么乐意,正想反驳,夏娘拉着她进了院子,她没再找事。
送走柳秀才一家,因出门一天人挺困乏的,赵巧月他们就草草用过晚饭便去休息了。
不过去休息前,柱子见赵巧月在清理马粪,他一边帮忙,一边道:
“赵姑娘,那柳秀才一家你们以后还是远着些吧!
夫子人好,也好说话。
可她毕竟是我和我母亲的主顾。
我不好说,你帮我同她说说呗!”
赵巧月挑挑眉,还没有问为何,柱子又接着小声道:
“这柳秀才看着跟夫子关系好。
可每次都是夫子给她送礼,她都没有回礼的。
柳秀才的婆婆还说夫子送的礼少又不好,还不如直接给钱接济他们家呢。
就上次我记得夫子带你们来考试前,让我来县城找柳秀才帮忙租赁屋子。
柳秀才婆婆找各种理由不让柳秀才帮忙,等听我说夫子出钱,她才同意帮忙。
可那屋子你们也住了,也知道情况如何的。
柳秀才那婆婆说考试期间租赁困难,向夫子要了三两银子。
后来退房的时候,我意外听到那院子是柳秀才的,又去打听才知道那院子租赁一个月也才三钱银子。”
“租赁院子这么贵?”赵巧月嘀咕着,又向柱子问道,“柱子,这院子你们夫子帮我租赁一个月需要多少钱?”
柱子愣了愣。
这是重点吗?
柱子不明所以又如实道:
“这里处于县城繁华地域,租赁一个月需要一两银子,夫子不讲价,我帮忙讲价谈到了八钱银子。”
赵巧月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夫子看她家境不好,少收她银钱,明儿她就去县城逛逛给夫子买份礼物。
清理干净马粪,又给枣红马喂了药,赵巧月道:
“这事我会同夫子说的,你早些休息,我先走了。”
翌日,四月十三日放榜日。
柱子用过早饭就提出要帮赵巧月看榜。
赵巧月知道李夫子明日就会回宁河镇。
她想出去给李夫子买礼物就拒绝了柱子,顺路去看放榜就成。
夏娘没有拦着,交代她注意安全便放行了。
李夫子还是吩咐柱子跟着一起去。
柱子待在院子没啥事,自个也是待不住的,他听了李夫子的话欣然前往。
于是赵巧月背着装有一把剪刀的背篓同柱子出门得早,街上还挺冷清的。
不过小贩们都在摆摊,想要买所需的东西还是买到的。
赵巧月想让柱子在县衙门口的八字墙等放榜,她一个人去买东西。
柱子没有同意,他坚持跟着她去,顺便帮她拎东西。
两人买好东西,街上才热闹起来,尤其是距离衙门所在的那条街道。
好不容易寻到一个地方,她拿出刚买的红纸用剪刀剪图案,柱子就帮她吆喝。
很快生意就上门了,因便宜又活灵活现的,有不少读书人为了好彩头买了一份。
比她第一次在镇上剪纸卖的生意还要火爆。
忙碌间,时间悄然溜走,转眼就来到了敲锣打鼓放榜的时间。
榜单就张贴在墙上,人挤人地看,还不如等等呢。
赵巧月不急,柱子急,他同赵巧月说了一声便去帮她瞧榜单。
柱子还没有传来消息,八字墙四周就上演起春风得意与失意的科举悲欢剧。
很快,赵巧月就听到别人议论府案首是镇州府天才少年方魁。
此人当初打听莫安歌消息的时候她有听到过。
当时也是顺耳一听。
知道他如今十六岁,极其聪明,要不是家里人拦着,他前年都入场科举。
她没有深入了解。
如今少年郎取得这样优秀成绩,赵巧月服气,淡定地继续给客人剪他个人相。
剪纸完成,双方刚交易结束,柱子回来了,他大嗓门道:
“赵姑娘你中了,是第二名哩,”
赵巧月轻嗯一声,一副处事不惊的态度,还没有走的客人道:
“你这姑娘倒是淡定,这回应就像是那成绩不是你的一样,你就不想知道知道你比第一名差在哪里了吗?”
赵巧月一边收拾掉在地上的废纸,一边道:
“这位老爷,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
我对我自己有认知。
现在我在我的认知中取得了我想要的成绩。
我便不会因别人的成就嫉妒为难自己。
至于我这次的不足之处,我自是会思考总结,下次争取做得更好。”
客人捋着胡须道:
“姑娘,对德不配位认识挺清楚的,你的心态也让老夫佩服。
实话告诉姑娘,姑娘的文章老夫也看过。
老夫相信姑娘总有一日会是名副其实的最优秀的那一个。
谁都不能挑刺。
老夫是应天书院教书先生,期待姑娘明年前来读书。”
赵巧月骤然想到赵雅和莫安歌的关系,心里轻嗤一声。
没有案首她不在乎。
她想要的是安身立命的权力,这科举只是她得到权力的阶梯。
谁都不能恶意阻拦,否则她就会破坏这个世界的规矩,让自己成为掌握规则的人。
赵巧月隐匿心底的想法,照旧面不改色地笑着道:
“先生所言,也是我心向往之处。
先生请等着,巧月明年定会去应天书院读书。
到时候就劳烦先生不吝赐教了。”
客人见赵巧月听了他的话也没有什么过激反应,够冷静沉着的。
从这姑娘的文章来看,她是个才华的女子,或许还能成为他的学生另一个王大人。
他善意提醒道:
“好说,不过进学了,你这生意还是藏着为好。
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
这是当今圣上常言之的话题,你切勿因小失大。”
官不与民争利,那就官不从商,赵巧月明白:
“老爷说得是,不过家境贫困所求的谋生之道,待改善家境便会换种生活方式。”
客人见赵巧月愿意接受他的提点,满意地点点头,又同她说了几句话便坐马车离开了。
送走客人,赵巧月让柱子回家告诉夏娘和李夫子她的成绩,她留下继续接生意……
(https://www.24kxs.net/book/968/968227/11034335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